阳光流过白墙黛瓦,照映着沧桑的老墙,斑驳的光影摇曳在青灰色的石板路上,最后从残败的瓦檐下淌过……
犹豫中,泛起了儿时的影象。儿时的岁月,数那漫长而又炎热的炎天最难忘了。每当晚饭事后,都会躺在两堵石墙间,廊道下纳凉,大人们聚在桃树下,聊着家常,尚有三三两两的孩童们在稻田里抓泥鳅、扑蜻蜓。
凉爽的徐风温柔地抚摸着我的脸,正当人们陶醉于夜晚的清凉之中,突然,蛙鸣蝉叫,阵阵涌起,一浪高过一浪,双方似在角逐,或雄浑高亢,或悠扬欢快,一唱三叠,别有滑稽。八月的蝉鸣蛙叫,是炎天该有的声音,是炎天带给我们的一份奇异的礼物。
江南多雨,尤其是雨天的老家,独吞一份江南韵味,我悄悄地站在屋檐下,蒙蒙细雨中夹杂着轻轻的薄雾,恰似一张白色的纱布,望着望着出了神。“滴答,滴答”,檐边滴落的水珠声拉回了我的魂,清风带着细雨夹杂着土壤的味道。我一直以为这就是生命蓬勃向上的气息。
夜晚,月明如镜,星星在夜空中跳跃。奶奶指着那一轮明月,“瞧,月亮上那阴影是嫦娥的小兔子在打年糕,你看,它是不是在动?”。我躺在藤椅上,奶奶给我打着蒲扇。盯着盯着,奶奶讲故事的声音融着星空下的亮光,如流水潺潺,抚遍我的全身,溢进我的心坎,很快我便进入了梦乡。
流逝的岁月,抓不住的光。只是老家的点点滴滴,简朴又质朴,耐人寻味。它徐徐地酿成了我心中的光,时常浮现于我的脑海,任时光荏苒,但爱如陈酒,越陈越香。